各家公司的「 附加費用 」不一,保戶可透過該指標,估算有多少錢入了保險人的口袋,並依此判斷業者所提供的服務與保障是否值得;「附加費用率」愈高,保險給付的純保費比率就愈低,更不會是日後的保價金。要注意的是,別為了「比較費率」卻因此忽略保單的商品內容,會因為被保險人本身的條件差異而不同。

認識「附加費用」與附加費用率

繼前篇【保險鬼故事之只是管理人卻當自己家】中提及保戶所交付的「保險費」,涵蓋「純保費」與「附加費用」,前者是作為未來若發生保險事故給付保險金之用,後者則是保險人的管理費,即已包含給保險人的費用(諸如營運成本、利潤以及佣金,類似餐廳服務費或辦理手續費。)

一、「附加費用」為何應公開?

多數保戶只知投保時大概要繳多少保費,卻不清楚繳交的保費中,有多少錢是作為保障的「純保費」,又有多少錢則是打著「附加費用」的稱號,最終落入了保險人的口袋。為防止業者賺取超額費用,金管會於民國 95 年公布法規《為期保險業者善盡保護消費者權益之責並於行銷保險商品時加強對保單相關附加費用資訊之揭露》要求保險人須註明查詢附加費用率。

保險業應於其網站或主管機關指定機構之網站公告現行銷售中保險商品之契約條款,並公開揭露該等商品之預定附加費用率、承保範圍、不保事項及其他經主管機關指定之保險商品資訊。 ”

參照─保險法第 138-4 條

二、「附加費用」的多寡對保戶的影響

各家保險公司的「附加費用」難免有差異,保戶可透過該指標,估算有多少錢入了保險人的口袋,並依此判斷業者所提供的服務與保障是否值得;而「附加費用率」愈高,用作保險給付的純保費比率就愈低,更不會是日後的保價金。

要注意的是,別為了「比較費率」卻因此忽略保單的商品內容,會因為年齡、性別、保費與保額高低、保障範圍等的差異而不同。

管家os

▍喜歡我們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 第一手資訊報給你!
▍立即訂閱關注我們,掌握最新發表文章!

覺得自己就像保險麻瓜?
不怕,管家咒語一條條教給你!
 定期更新,用淺顯易懂的白話文,讓保險麻瓜也能輕易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