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備孕跟懷孕的媽咪,不僅關心日常飲食調理、身體保養、習俗禁忌…等,生產前也會評估,自己適合自然產、還是剖腹產;但我們除了要挑選適合的生產方式以外,應了解有些孕媽咪會因生產住院、手術費用,可以獲得保險理賠,而有些孕媽咪不符合申請理賠的原因是什麼!【InsKeeper 保險管家】帶你釐清原因以外,再列出 5 個常見理賠問題,對於不論現在備孕中、還是孕媽咪,都能快速找到解答!👏🏻
剖腹產、自然產可申請保險理賠嗎?
不論是剖腹產或自然產,想釐清什麼情況下,懷孕生小孩保險可否申請理賠前,先來了解《保險法》的第 127 條,“保險契約訂立時,被保險人已在疾病或妊娠情況中者,保險人對是項疾病或分娩,不負給付保險金額之責任。”,也就是說,懷孕生產並不在保險理賠的醫療行為範圍內 (列為除外不賠事項),除了某些特殊原因外,才可以理賠。
👩🏻🏫實支實付醫療險、或日額型住院醫療險的示範條款,都將「懷孕、流產或分娩及其併發症」列為除外事項。
▍延伸閱讀:準媽媽必看!剖腹產保險可以理賠嗎?前胎剖腹保險會理賠嗎?
▍延伸閱讀:認識「承保範圍」與「不保事項」
▍延伸閱讀:2023 實支實付醫療險推薦
同樣是剖腹產,為何有些人的醫療險不理賠?
剖腹產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孕媽咪可能考量到,胎兒及母體狀況必要性剖腹產(=非自願剖腹產),有些孕媽咪則可能想挑個良辰吉時生產,選擇自願性剖腹;因為懷孕生產屬於條款上除外事項中的例外狀況,必須符合「必要性醫療行為的剖腹產或流產」,保險才會理賠,也因此衍伸出同樣是剖腹產,有些人醫療險不理賠的情況發生。
💡保險理賠的關鍵,依剖腹產的原因,是否符合保單條款的理賠範圍為準。
▍延伸閱讀:住院保險理賠爭議頻傳,先搞懂什麼是「住院必要性」
剖腹產必須符合哪些「必要條件」才會理賠?
根據醫療險示範條款中,被保險人如果因為「懷孕」、「流產」或「分娩」及其併發症接受手術或住院診療,保險人不負給付各項保險金的責任;但如果因為符合下面3大類情況,保險人仍應負給付保險金之責。
1️⃣懷孕相關疾病(例如:子宮外孕、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子癲前症…等)。
2️⃣因醫療行為所必要之流產。
3️⃣醫療行為必要之剖腹產(例如:產程遲滯、胎兒窘迫、胎位不正、多胞胎…等)。

▍延伸閱讀:知名診所的醫師疑涉詐保的事件?!全因○○問題導致!
▍延伸閱讀:探討導致保費調高或保障內容限縮的背後原因是?
懷孕了還可以買醫療險嗎?
懷孕還是可以投保醫療險,且依各家保險公司的投保規則有所不同;目前實務上,保險公司會衡量「孕婦體況」、「懷孕週數小於 28~32 週內」等的條件核保,但會批註當胎除外(當胎不理賠)。
👩🏻🏫倘若未符合投保條件,依照各家保險公司不同,可能延後可承保的時間,需視個別情形而定。(可能得等產後才能再投保)
▍延伸閱讀:五大重點,秒懂「實支實付醫療險」
▍延伸閱讀:新生兒何時可以投保?投保規定是?早產兒可以買保險嗎?
▍延伸閱讀:新生兒必做篩檢項目是?公費補助和自費檢查有哪些?
醫療險有疾病等待期,懷孕也有等待期嗎?
市售的健康醫療險商品,為了避免保戶帶病投保,普遍設有 30-90 天的「疾病等待期」,意思是投保後,必須經過特定天數後發生的疾病,保險公司才會理賠,若是在期間內發生,則不予理賠;像是實支實付醫療險、住院日額型醫療險有 30 天的等待期,癌症險則有 90 天等待期。
懷孕生產並不在保險理賠的醫療行為範圍內,也與等待期無關,無需過了等待期 30 天後,才去看婦產科;再加上等過了疾病等待期才就醫,醫生仍會回推受孕日,所以為了母嬰健康的發展,正常去看醫生、做產檢就好,不需要為了保險理賠而延後就醫。
💡懷孕的產程時間固定、易被推算出,別為了保險理賠而延後就醫。
不乏有些人論點主張,“等過了 30 天等待期再看醫生檢查即可”、“懷孕並非疾病,不會受等待期限制的影響”,為了避免混淆,誤認為日後只要符合必要性剖腹產的條件,保險就會理賠,【InsKeeper 保險管家】再澄清,實質上,懷孕與等待期無關,且不管是必要性、抑或是自願性剖腹產,實務經驗來看,保險公司會規定當胎不理賠。
👩🏻🏫實際是否可以理賠的詳細情形,仍視個案事實而定。

▍延伸閱讀:先買好保險才能做新生兒自費檢查嗎?新生兒投保醫療險有等待期嗎?
申請理賠常見問題|懷孕生產
Q:投保後意外發現懷孕,若符合必要性剖腹產,醫療險可以理賠嗎?
A:通常仍依各家保險公司的規定,以及推算受孕日來判定,實務上,若回推屬帶孕投保,保險公司會規定當胎除外,換句話說,當次生產住院期間,所產生的醫療費用,保險公司不會理賠。
▍延伸閱讀:孕媽咪必備的懷孕前、中、後保障規劃攻略!
Q:懷孕後才投保,醫療險可以理賠嗎?
A:基於《保險法》第 127 條「保險契約訂立時,被保險人已在疾病或妊娠情況中者,保險人對是項疾病或分娩,不負給付保險金額之責任。」,在帶孕投保的情況下,保險公司能夠主張不理賠。
👩🏻🏫不過,多數保險公司,會採取最寬鬆的標準,即被保險人最後月經日落在投保前 45 天以前者,才會主張投保時已懷孕,但還是建議提早做好保險規劃。
▍延伸閱讀:新生兒必做篩檢項目是?公費補助和自費檢查有哪些?
▍延伸閱讀:新生兒何時可以投保?投保規定是?早產兒可以買保險嗎?
▍延伸閱讀:罐頭保單找誰買?罐頭保單優缺點分析!
Q:為什麼經醫師專業判定必須剖腹產(非自願剖腹產),但保險公司仍不賠?
A:這原因在於,健保給付的非自願剖腹與醫療險給付的條件,並不相同。
(1)保險給付基於條款上明確約定的 9 項懷孕相關疾病,以及 8 項醫療行為必要之剖腹產。
(2)健保給付基於經專業醫師判斷,符合可申報健保補助的 20 種非自願剖腹標準。
🌰舉例來說:「小美在 2 年前曾接受過子宮肌瘤切除手術,醫師認為自然產下因子宮強力收縮,產生強大壓力時,選擇自然產具危險性,而建議小美剖腹生產,但醫療險規定必要的剖腹產項目並沒有“先前有子宮手術者”,導致實務上會出現健保給付,但保險卻不賠的狀況發生。」。
💡目前壽險公司有放寬的趨勢,對於一些不在保單列舉的承保事項,只要有醫療的必要性,仍會依個案情況融通,實際審核仍依照各家保險公司規定辦理。

Q:剖腹產有哪些費用,不能請領理賠?
A:只要是住院期間的自付費用,包含病房費、膳食費、護理費、手術費及手術相關材料費、術後止痛、止血棉、防沾黏貼片,及經醫師評估建議使用的合理用藥,基本上皆可在實支實付限額內填補,但不包含「產後護理費用」、「新生兒費用」、「剖腹產順便施行的結紮手術」、「預防性的注射藥費」、「保健食品-」、「非合理的藥費及材料費」等費用。
💡針對合理用藥的認定,仍依照各家保險公司實質審核而定,住院期間的費用是否為必要花費,在實務上有許多模糊地帶及爭議,建議保戶在申請金額較高的收據時,可一併附上費用明細,方便理賠人員認定。

Q:安胎住院可以申請保險理賠嗎?
A:安胎依照條款解釋屬於除外責任,保險公司可不予理賠,只有極少數保單條款中,有明確寫出可理賠安胎。
實務上,通常是孕媽咪發現有緊急腹痛、先兆性流產等狀況,才會產生必要入院的情形,針對安胎給付,部分保險公司會採取融通理賠,各家的融通方式也不盡相同,建議可先洽詢業務員,投保的公司是否有融通安胎給付,再送件申請比較好。
💡安胎住院、早產、一般流產、自願性剖腹產…等,都不屬於醫療險的理賠範圍內。
及早規劃醫療險,增進個人和社會利益
雖然現在醫療科技進步,不像早期生產風險較高,但考量到現今高齡化婦女愈來愈多,也為了生育率提升、優待辛苦生產的孕媽咪們,【InsKeeper 保險管家】認為,保險公司針對懷孕生產的某些特殊狀況下,可以融通理賠,具有社會價值意義存在,當然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及早規劃保險、做好準備!
👩🏻🏫【InsKeeper 保險管家】強烈建議,如果已有懷孕的打算,可以提前規劃好保險,不僅能夠避免日後發生爭議,還可以多份保障安心,也降低我們財物損失的風險,對家人、社會盡份心力,更是對自己負責。
如何找到最適合媽咪和小寶貝的醫療險商品?
“所有保險大小事,【InsKeeper 保險管家】都為你解決。”

規劃醫療險必備神器!【InsKeeper 保險管家】保險規劃網站,廣受媽媽們好評!不論是孕期、還是新手媽咪們皆適用~讓你從挑選到理賠,所有保險問題都交給【InsKeeper 保險管家】❤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買保險問題,輕鬆完成媽咪和小寶貝專屬的醫療保單!
✅免註冊會員就能線上規劃醫療險!
✅免費、無限次數理賠試算的保險服務平台!
✅規劃好醫療險,就是這麼簡單!
國人投保醫療險新選擇【InsKeeper 保險管家】保險規劃網站,超過 8,000 位用戶使用了【InsKeeper 保險管家】規劃專屬醫療保單!
💡若對於保險有更多疑問、或需要專業建議,也可以填寫下方的表單。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嬰兒疝氣怎麼辦?除治療疝氣外,別忘了手術保險
▍延伸閱讀:2023 實支實付醫療險推薦
▍延伸閱讀:準媽媽必看!剖腹產保險可以理賠嗎?前胎剖腹保險會理賠嗎?

▍想追蹤更多關於保險的資訊、時事,歡迎加入關注我們!
保險不可怕,只要你瞭解!喜歡我們的文章的話,請按讚追蹤 InsKeeper 保險管家粉絲團 、訂閱我們,管家手把手帶你搞懂保險!
👋🏻逛逛網站就能完成醫療險比較和免費理賠試算!歡迎上 InsKeeper 保險管家官方網站 體驗看看!
💡立即訂閱關注我們,掌握最新發表文章!
▍參考資料來源 :
-保險法|第 127 條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認識生產過程-剖腹生產
-金管會|住院醫療費用保險單示範條款(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費用保險單示範條款(日額型)
▍封面背景圖片:Photo Source xFrame